林业科学研究
主办单位:国家林业局
国际刊号:1001-1498
国内刊号:11-1221/S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12749 人次
 
    本刊论文
对现代林业与林业生态文化的研究

  摘 要:我们的社会文明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阶段。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的时代产物,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必须繁荣生态文化。生态文化将是未来文化的主流,是全社会参与的一项重要工程,而林业在生态文化建设中具有主体地位和作用。文章结合了我国现代林业发展的历史考查,对我国现代林业的发展方向作出了有益的探索。阐述了林业只有经济和生态两维发展是不够的,提出了林业发展的第三维度――林业生态文化。并初步论述了林业生态文化的概念、意义、任务及其发展基础和目标。

  关键词:文化;现代林业;生态文化

  1 林业的文化本质

  什么是林业“文化本质”?一,整个世界森林资源被人类命名,受到人们的管控,森林已经成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而在人类的使用过程中因为有了人的参与而有了文化的概念。“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本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本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抗争的真正解决”。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人类祖先从森林中走出来。“树叶蔽身、摘果为食、钻木取火、构木为巢”是森林孕育人类文明的真实写照。古代曾有一个以狩猎、采集为主的漫长历史时代,即在农耕社会以前存在人类最初的文化形态――森林文化,森林文化是人类文化的源头。二是林业同时具有产业和公益事业特征,两者共同构成了林业文化属性。考察林业文化,从经济学角度,林业是人类劳动的表现;从生态学角度,林业是人类对环境适应的表现。从各个方面说来,林业这一行业都是人和森林之间沟通的方式,林业是新时代才有的概念,它的发展基础是森林对人,人对森林的影响都逐步扩大,并形成有组织有计划的劳动,人的社会性变得越来越明显。劳动内容不断分化形成专业性工种,所以,生产体系由此产生,它包含了科学地介入,庞大而复杂的人员参与,并将森林作为劳动目标,这就是林业。这个体系本身就包含了很明显的文化气息,属于人类文化中的一份子,虽然,现代林业的社会性十分明显,充满技术与科技元素,但简单来说,其实就是人和森林的劳动关系。所以,现代林业的概念并不能全部说明林业的状态,除了能够带来经济并具备生态性要素,还有文化性。

  2 我国林业实践的历程与文化缺维

  我国的林业发展走过了一条曲折坎坷的道路。20世纪50~60年代,伴随着大小兴安岭和西南原始林的开发,我国林业蓬勃发展。国外森林经理学的引进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上的支持,其中所包含的永续利用森林的理念对我国林业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成为林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永续利用的理念最初是从木材生产永续角度提出的,尽管如此,它依然包含了较为深刻的伦理内容。首先,要实现多层面的森林经理技术(法正林、自然林等),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林业区划和森林区划。

  另外,森林的使用讲求“代际公平”,这把森林看做是时间上人类共同的财产,而不是属于前辈。人们对于环境以及森林等资源的概念认识不够充分,只看到其经济效用的时代,拥有代际公平的思维,是具有伦理意义的,并为资源保护做出重要贡献。但是,这种思维并不占主导地位,当时的林业经营依然以经济的获得为首要目的,尤其在二十世纪后期,工业对木材强烈需求,毁坏森林已经到了狂热状态。

  当时森林产生的木材为工业产生了强大的经济效益,但隐藏的矛盾逐渐凸显,第一,理论研究还未成型;第二,实际工作开始出现问题,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未来产业计划不详细,工作目标盲目,没有相应的文化体系相配合,缺少生态含义与理论。主要有三方面的缺失。第一,什么是林业文化,它的内容都有什么。第二,如何解释森林文化,它的价值是什么?第三,生态体系,林业文化体系,产业体系,三个体系之间互相有什么关系。

  3 现代林业的三维发展与林业生态文化

  3.1 林业的三维发展

  “一般认为林业既是一项经济产业又是一项社会事业,是集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于一体的特殊行业”。大木头主义风行的时期,我国林业只有林业经济一维发展,导致我国森林资源出现了极大的破坏。最近,林业建设注重生态和经济两维发展,林业发展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但是两维发展依然不稳定,是缺维的。这种缺维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林业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和谐发展。因此,林业必须有三维和谐发展,即经济、生态、文化三者不可或缺。

  3.2 林业生态文化

  在《增长的极限》中,涉及到很多不能依靠技术来处理的情况,所以,对于林业发展,不可以单靠生态以及产业来思考。“从经济角度来说,可持续经营能够看做是经济技术工作的重要部分,而从文化角度说,就可看做是社会行为的内容。科学经营系统要从这两个角度同时入手才算完整”。除此以外,林业发展的形式若想达到和谐的状态,应有社会科学的参与,加上“生态模式-空间布局-技术模式”等,这是林业发展的最佳搭档。

  3.3 林业生态文化的意义与必要性

  恩格斯曾经深刻地说明:“人类即使认识了自然规律,也只是具有了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可能性,而要把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其必要前提是人类首先要正确认识和运用社会规律,因为人类要做自然界的真正主人,其先决条件是做社会的真正主人。”正是出于这一考虑,恩格斯指出:“要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自然调节,'仅仅有认识还是不够的,为此需要对我们直到目前为止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同这种生产方式一起对我们现今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应当说,林业生态文化无论行动内容是什么,出发点都是为了人类发展的未来,这一概念也是帮助协调生态和经济双方矛盾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将三者作用充分发挥的推动力量,促进行业和谐发展。可以说,林业生态文化是林业发展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让林业充分发展的基础性概念,“产业”,“生态”,“文化”三个概念分别代表了林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标志”,以及“保障”。这三点都不能忽视,这才能保证林业充分发展。

  3.4 林业生态文化的任务、目的

  其一,林业发展未来如何应当参考三个经济:绿色-生态-循环;第二,有开放的眼光长远的眼光,树立绿色价值观,并在行业中起到率先代表的作用。第三,具备伦理价值观,并用这种价值观重新投入森林工作,用伦理的角度看待林业发展,对森林的发展具备人文关怀的意识;第四,充分研究森林资源的可用性,保护森林资源。对森林进行其他角度的宣传保护,比如书本创作。第五,将森林资源与普通人的生活需要联系在一起,增强人对森林的关注和爱护。第六,提升林业在各行各业的地位,提升林业工作者自信心。

  4 结束语

  文章将林业的本质刨析如上,也将林业生态文化的概念推到人们面前,让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例如国家林业局已经将对这种概念的认识以五个转变的形式推广给广大民众。文化可以说是对传统的把握与传承,这样的传承又使人们以新的眼光重新看待经济以及生态问题,并促进和谐。这样的文化与我文化大国的形象十分匹配,文化的介入弥补了从前对林业认识的遥远与生硬,以软性的形式渗透给广大群众,并融入到未来的林业工作中。这是林业发展的绝佳形式,与国家现行的发展状况以及林业目前的情况都很匹配,将文化体系和产业体系,生态体系之间联络起来,互相促进。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林业科学研究》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林业科学研究》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